ICU即重(zhong)癥(zheng)加強護(hu)(hu)理(li)(li)病房(英文(wen);Intensive Care Unit),又(you)被稱為深切治療(liao)部,是隨(sui)著醫(yi)療(liao)護(hu)(hu)理(li)(li)專業的發展(zhan)、新型醫(yi)療(liao)設(she)備的誕生和醫(yi)院管(guan)理(li)(li)體制(zhi)的改進而出現(xian)的一(yi)種集(ji)現(xian)代化醫(yi)療(liao)護(hu)(hu)理(li)(li)技術為一(yi)體的醫(yi)療(liao)組織管(guan)理(li)(li)形式。
【收治對象】
ICU主要收治(zhi)對象(xiang)是:
①嚴(yan)重(zhong)創傷(shang)、大手術后(hou)及(ji)必須對(dui)生命指標進行連(lian)續嚴(yan)密監(jian)測和支持者;
②需要心肺復蘇的患者;
③臟(zang)器(包括心、腦、肺、肝、腎)功能(neng)衰竭或多臟(zang)器衰竭者;
④重癥(zheng)休克、敗血癥(zheng)及中毒病(bing)人;
⑤臟器移植(zhi)前后需監(jian)護和加強治療者(zhe)。病情好轉后,又轉回普通病房(fang)。
【基本要(yao)求】
我國三級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均應設立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屬于臨床獨立學科,直屬醫院職能部門直接領導。ICU是重癥醫學學科的臨床基地。
(二)ICU必須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重癥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專職醫護人員。
(三)ICU必須配置必要的監護和治療設備,接收醫院各科的重癥患者。
【ICU的規模】
ICU的病床數量根據醫院等級和實際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該ICU服務病床數或醫院病床總數的2~8%為宜,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從醫療運作角度考慮,每個ICU管理單元以8到12張床位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為宜,超過80%則表明ICU的床位數不能滿足醫院的臨床需要,應該擴大規模。
【ICU的人員配備】
(一)ICU專科醫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數之比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輪科、進修醫師。ICU醫師組成應包括高級、中級和初級醫師,每個管理單元必須至少配備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全面負責醫療工作。
(二)ICU專科護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數之比為2.5~3:1以上。
(三)ICU可以根據需要配備(bei)適當(dang)數量的(de)醫(yi)療輔助(zhu)人(ren)員(yuan),有條件的(de)醫(yi)院可配備(bei)相(xiang)關的(de)技術與(yu)維修人(ren)員(yuan)。
【ICU病房建(jian)設標(biao)準】
ICU應該有特殊(shu)的地理位置(zhi),設置(zhi)于方便患(huan)者轉運、檢查和治療的區(qu)域(yu)并考慮(lv)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務對象病區(qu)、手術室(shi)、影像學科(ke)、化驗室(shi)和血庫等,在橫向無法(fa)實體現
“接近”時,應該考慮可(ke)行(xing)樓(lou)上樓(lou)下(xia)的縱向“接近”。
ICU開(kai)放式病床每床的(de)用房(fang)占(zhan)地面積不少于(yu)15M2;每個ICU最少配備一個單間病房,面積不少于(yu)18M2。每個ICU中(zhong)的(de)正(zheng)壓(ya)和(he)負(fu)壓(ya)隔離(li)病房的(de)設立(li),可以根據(ju)患(huan)者專科來(lai)源和(he)衛生行(xing)政部門的(de)要求決定(ding),通(tong)常配備負(fu)壓(ya)隔離(li)病房1~2間。鼓(gu)勵(li)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條(tiao)件下,多設計(ji)單間或分隔式病房。
ICU的基本輔(fu)助用房(fang)包括醫師辦(ban)公室(shi)、主任辦(ban)公室(shi)、工(gong)作人員休息室(shi)、中(zhong)央工(gong)作站(zhan)、治療室(shi)、配藥(yao)室(shi)、儀器室(shi)、更衣室(shi)、清(qing)潔室(shi)、污廢物處理室(shi)、值班室(shi)、盥洗(xi)室(shi)等。有條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輔(fu)助用房(fang),包括示教室(shi)、家(jia)屬(shu)接待室(shi)、實驗室(shi)、營(ying)養(yang)準(zhun)備室(shi)等。輔(fu)助用房(fang)面(mian)積與病房(fang)面(mian)積之比應(ying)達到1.5:1以(yi)上。
ICU的整體布局(ju)應該使(shi)放置病(bing)床的醫(yi)(yi)療(liao)(liao)區(qu)域、醫(yi)(yi)療(liao)(liao)輔助(zhu)用(yong)房(fang)區(qu)域、污物(wu)處理區(qu)域和醫(yi)(yi)務人(ren)員生(sheng)活輔助(zhu)用(yong)房(fang)區(qu)域等有相對的獨立性,以(yi)減少彼此之間的互相干擾并有利于(yu)感染的控制。
ICU應(ying)具備(bei)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jian),有條件(jian)者最好裝配氣流(liu)方向從上到下的空氣凈化系統,能獨立控制室內的溫(wen)度(du)和濕度(du)。醫療區域(yu)內的溫(wen)度(du)應(ying)維持在(24±1.5)℃左(zuo)右。每個單間的(de)空氣(qi)調節系統應(ying)該(gai)獨立(li)控(kong)制。安裝足夠的(de)感應(ying)式(shi)洗手設施和手部消(xiao)毒裝置,單間每床(chuang)1套,開放(fang)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ICU要(yao)有合理的(de)包括人員流動和物流在內的(de)醫療流向(xiang),最好(hao)通(tong)過不同(tong)的(de)進出通(tong)道(dao)實現,以最大限(xian)度減少各種干擾和交叉感(gan)染。
ICU病房建筑(zhu)裝飾必須遵(zun)循不產塵、不積(ji)塵、耐腐蝕(shi)、防潮(chao)防霉、防靜電(dian)、容易(yi)清潔和符合(he)防火要求的總原則(ze)。
ICU的(de)設(she)計(ji)要求應(ying)該提供醫護人員(yuan)便利的(de)觀(guan)察條件和在(zai)必要時盡快(kuai)接觸病人的(de)通道。
除了(le)患者的(de)呼(hu)叫(jiao)信(xin)號、監護儀器的(de)報警聲(sheng)(sheng)外,電話鈴聲(sheng)(sheng)、打印機等儀器發出的(de)聲(sheng)(sheng)音等均屬于(yu)ICU的(de)噪(zao)音(yin)。在不影(ying)響正(zheng)常工作的(de)情況下,這些聲音(yin)應盡(jin)可能減少到最小的(de)水平。根據(ju)國際噪(zao)音(yin)協會(hui)的(de)建議,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yao)超過45分貝(A),傍晚40分貝(A),夜晚20分貝(A)。地面覆蓋物(wu)、墻(qiang)壁和天花板應該盡(jin)量采用高(gao)吸音的建筑材料。
ICU應建立完善的通訊系統、網絡與臨床信息管理系統、廣播系統。
【ICU必配設備】
(一)每床配備(bei)完善的功能設(she)備(bei)帶或功能架,提供電、氧(yang)氣、壓縮(suo)空氣和負壓吸
引(yin)等功能支持。每(mei)張監(jian)護病床裝(zhuang)配電源(yuan)插座12個以上,氧氣接口2個(ge)以(yi)上,壓縮空氣接(jie)口(kou)2個和(he)負壓吸(xi)引接口2個以上。醫療用電和生活照明用電線路分開。每個ICU床位的電源應該(gai)是獨立的反饋電路供應。ICU最好有備用的不間斷電力(li)系統(tong)(UPS)和漏電(dian)保護裝置;最好每個電(dian)路插座都在主面板(ban)上(shang)有獨立(li)的電(dian)路短路器。
(二(er))應配(pei)備(bei)適合ICU使用的(de)病床,配備(bei)防褥瘡床墊。
(三)每床(chuang)(chuang)配(pei)備床(chuang)(chuang)旁(pang)監護(hu)系統,進行(xing)心電、血壓、脈搏(bo)血氧飽(bao)和度、有創(chuang)壓力監
測等基(ji)本生命體征監(jian)護(hu)。為(wei)便(bian)于安全轉運(yun)患者,每(mei)個ICU單元(yuan)至少配備便攜式監護(hu)儀1臺。
(四)三級醫院(yuan)的ICU應該每床配(pei)備(bei)1臺(tai)呼吸機,二級醫院(yuan)的ICU可根據實(shi)際需
要配備適當(dang)數(shu)量的呼吸(xi)(xi)(xi)機。每(mei)(mei)床配備簡(jian)易呼吸(xi)(xi)(xi)器(復蘇呼吸(xi)(xi)(xi)氣(qi)囊(nang))。為便于安全(quan)轉運患者,每(mei)(mei)個(ge)ICU單(dan)元至(zhi)少應(ying)有便攜式呼吸機1臺。
(五)輸(shu)液(ye)泵和微(wei)量(liang)注射(she)泵每床均應配備(bei),其中微(wei)量(liang)注射(she)泵每床2套以上。另(ling)配
備一(yi)定數量的(de)腸內(nei)營養輸注泵。
(六(liu))其他設備:心電圖機、血氣(qi)分析(xi)儀(yi)、除(chu)顫儀(yi)、血液凈化儀(yi)、連續(xu)性血流動
力學(xue)與(yu)氧代謝監測設(she)備(bei)、心(xin)肺復蘇搶救裝備(bei)車(車上備(bei)有喉鏡、氣管(guan)導管(guan)、各種(zhong)接頭(tou)、急救藥品以及其(qi)他(ta)搶救用具等)、體(ti)外起搏器、纖維支氣管(guan)鏡、電子升降溫設(she)備(bei)等。
(七)醫院或(huo)ICU必須有足夠的(de)設備,隨(sui)時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sheng)化和
細菌(jun)學等檢查。